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概况
发布时间:2021-10-25

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eep Coal Min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是20101217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依托淮河能源集团(原淮南矿业集团)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全煤行业唯一一家以煤炭开采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批复建设以来,实验室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与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国内外深部煤炭开采及环境保护领域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围绕深部煤炭开采安全保障、深部煤炭开采和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三个主要研究方向,自批复建设以来,建设科研用房5282.11m2,深井实验大厅3360m2,拥有各类相关仪器设备300余台套,其中大型仪器设备32台套,自主研发仪器设备10台套,仪器总价值5786万元。


实验室下设5个研究所和5个专业分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1人,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外聘专家等协同创新人才机制吸引中科院、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等高层次研究人员12人。与安徽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签订了共建协议,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安徽大学、中煤能源集团、安徽省勘查技术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


实验室针对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低渗透性的深井复杂条件下世界性的开采技术难题,在深部煤矿安全开采保障、深部煤炭开采技术、深井围岩巷道控制与支护、深井开采动力灾害防控、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形成了独特的研以致用的学科风格和成果研发及转化新模式。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0余项,企业横向课题30余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1篇入选“2013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3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获国家授权专利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1项专利荣获中国专利金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出版专著10部、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


201536日,实验室高质量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20171228日,实验室在科学技术部组织的能源与矿产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评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展目标: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低渗透性复杂条件的深井开采是世界性难题,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是历史性重大课题。面向未来,实验室将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科技问题为目标,聚焦多场耦合致灾机理、煤与瓦斯共采理论、瓦斯动力灾害防治、绿色低损害开采以及全浓度瓦斯利用等方向开展科技攻关,突破基础性理论,攻关共性关键技术,引领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需求,面向全国类似条件矿井技术输出,保障较大事故起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