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报】为实现瓦斯治理的科研理想耕耘不辍
发布时间:2022-10-31

从测气员到工程师,再到工学博士,工程院平安瓦斯公司副总经理周伟工作履历充满了励志色彩。自2002年加入集团公司工作以来,周伟先后获得了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好人等多项荣誉。

其中由他担任负责人的“基于稳定碳氢同位素及多源线性算法的混合瓦斯分源研究”,解决了高瓦斯突出矿井在瓦斯精准量化治理方面的难题,该项研究成果两次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创造技术服务合同效益2000余万元。在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活动开展之际,本报记者对获得“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荣誉的周伟进行了采访。

“要想端稳煤炭这个饭碗,就必须治好瓦斯”

煤矿瓦斯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淮南矿区的煤层松软、透气性低,瓦斯压力大、含量高,历史上曾是瓦斯“重灾区”。

时间回溯到1997年,彼时的周伟还是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作为一名“矿三代”的他,虽然从小就听长辈们说“瓦斯猛于虎”的比喻,但他当时并不理解其中含义,直到淮南煤矿两起事故发生后。
周伟告诉记者:“当时整个集团公司都因瓦斯事故影响效益低迷,有一次我母亲两个月没有发工资,我回家拿生活费时,她红着眼睛告诉了我矿上的情况,并嘱咐我省着点花。这是母亲第一次跟我说这样的话,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瓦斯猛于虎’的含义。”

这些事情也让周伟认识到:要想端好煤炭这个饭碗,就必须治好瓦斯。从那时起,周伟暗暗将瓦斯灾害治理当做自己今后学习和工作的目标。毕业后,周伟义无反顾地投身煤矿,成为了一名瓦检员。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周伟完成了从瓦检员到硕士、博士的提升,并加入了工程院平安瓦斯公司,开启了他的科研之路。

“由经验治理向精准管理转变”

2017年,周伟获得了集团公司的“五小”成果奖,还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站在领奖台上时,他想:发明专利只是一部分,如果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才能真正解决瓦斯治理的痛点问题。

瓦斯治理的痛点在哪里?一直以来,传统矿井瓦斯涌出量的预测方法大都依靠经验曲线和公式,预测结果受到邻近层涌出经验系数选取的影响,很难动态准确反映瓦斯的真实来源及占比,难以指导瓦斯治理工程。

“我们必须要从经验治理向精准管理转变,这是趋势,也是突破!”周伟在团队例会中说。也是在那时,他首次提出了将稳定碳氢同位素示踪分源技术应用于瓦斯来源分析。同位素示踪原理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水污染溯源以及矿井突水来源分析等方面,但采用同位素测定方法开展矿井瓦斯来源分析在国内外尚属起步阶段,曾有人质疑该课题的可行性。对此,周伟拍着胸脯保证道:“大家尽管专心实验,其他的一切责任都由我一人承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周伟与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基于稳定碳氢同位素和混源线性算法的混合瓦斯来源量化分析方法体系被正式提出。该成果解决了长期困扰高瓦斯突出煤层群赋存条件下,在多源瓦斯精准量化治理方面的难题,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这项技术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在河南、安徽、山西、贵州等地三十余对矿井推广使用。”周伟信心满怀地说道。

“真抓实干,大有可为”

采访时,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实验室,落下一片参差的光影。周伟科研团队成员马嘉星看着阳光说道:“项目研究期间,周伟带着我们每天迎着晨光出发,踏着暮色归来。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收集了1400多份样本,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碳氢同位素辨识模型。”

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周伟的妻子说道:“那段时间他整个人都泡在项目里,每天忙得见不到人,有一次在家拖地,拖到一半人不见了,我回头一看,他正抱着拖把在电脑前查资料呢!我当时真是又气又笑又心疼。”

项目完成后,周伟手握研究成果,又有一线的实践经验,是科研院所与高校眼中的“香饽饽”,一时间收到了几家科研院所和高校递来的橄榄枝,但都被他一一拒绝。

对此,周伟淡然一笑。他说:“淮南煤矿生产一线是最好的实验室,这里拥有煤炭瓦斯灾害防治领域顶尖的总工程师和专家团队,是我坚实的靠山。淮河能源家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在这里只要真抓实干,就一定大有可为!”

每个人前进一小步,便是集团公司前进的一大步。接下来,周伟希望能够组建一支专业精湛、朝气蓬勃的科技服务队伍,继续总结凝练研究成果,丰富工程数据基础,形成完备的同位素化学应用技术体系。他说,“顺境时不忘拼搏,逆境时继续坚持,我会始终牢记自己是为什么出发。”(王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