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技术创新开启瓦斯治理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2-01-27

2009年1月,由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此前,该成果获2008年煤炭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并荣登2008年国内煤炭行业十大新闻。

重大突破,破解煤矿安全综合开采难题

2008年5月25日,由中国煤炭学会、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推广会在安徽淮南召开。随即,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相继开展宣传报道。“由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近期取得重大突破,这项被专家誉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重大技术革命”的自主创新成果,在淮南矿区成功破解了特殊地质环境下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这是人民日报以《以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迎接圣火到来》为题对该技术进行宣传报道的部分内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发文向全国煤炭企业推广应用该技术。

“5月25日开会那天,皖北煤电集团、徐州矿务集团、铁法煤业集团等5家煤炭企业在现场就签订了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协议。”说起那天会议的情景,工程院深部实验室副主任、专家余国丰印象很是深刻。

“该技术一经推广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高瓦斯矿区,如阳泉、晋城、松藻、盘江、鸡西等10个矿区采用该技术瓦斯抽采量均超过1亿m3,对推动实施煤矿瓦斯防治战略‘先抽后采、煤气共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程院工程中心副主任、专家丰安祥说。

而在当时,淮南矿区煤矿普遍瓦斯含量较高,是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虽然经过多年技术攻关,瓦斯治理利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由于地质构造的特殊性,高瓦斯、高地应力、低透气性煤层群所占比例大,地面钻井抽采低透气性煤层瓦斯难度大、效率低,深部开采面临的安全技术问题难以突破。一方面是安全生产的严重隐患,一方面是瓦斯这种高效洁净能源和煤炭资源的白白浪费。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我国煤矿高瓦斯、高地应力、低透气性煤层群开采条件的安全高效开采技术难题,还保证了高瓦斯煤矿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实现了煤与瓦斯共采,采煤和瓦斯治理成本大大降低,更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改善了煤矿安全状况,保护了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创新不止,从煤与瓦斯共采到地面瓦斯治理

“在瓦斯治理上,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动态在线监测分析和人工现场巡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落实瓦斯分级预警机制,创新瓦斯治理方法,从而提升瓦斯治理效果。”煤业公司张集矿通风一队队长吴新隆介绍。今年,集团公司顺利实现瓦斯零超限400余天,取得自建立瓦斯监控系统有统计以来瓦斯零超限最长周期。

从瓦斯事故多发到“零”超限的背后离不开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一系列瓦斯治理技术、不断创新的瓦斯治理方式和先进的瓦斯治理理念。“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一孔两消、以孔代巷、水力压裂。”说起集团公司的瓦斯治理技术,工程院工程中心专家周言安如数家珍。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使集团公司创造了当时沿空留巷月产36万吨的世界纪录。这种成功实践不是偶然,而是该技术符合国家制定的“先抽后采”安全开采方针,更是集团公司长期以来坚持创新风貌的折射,从被动到主动、从抽排到抽采、从局部治理到区域治理、从井下到地面……集团公司在瓦斯治理的道路上从未停止创新的步伐。

“在瓦斯治理上,集团公司长期坚持探索创新,统筹推动瓦斯治理技术进步和治理模式变革,从技术源头防范瓦斯超限事故,逐步形成了以保护层开采为主,坚持区域预抽,局部防突措施补充,具有淮南特色的瓦斯治理模式。”煤业公司通防地质技术部部长陈建告诉记者。

瓦斯零超限400余天只是集团公司探索创新瓦斯治理的成果之一。2018年6月,集团公司组建煤层气开发利用公司,通过实施地面钻井解决井下瓦斯治理难题,先后建成6口煤层气试验井,建设12口地面瓦斯治理井,目前,12口井已全部进入排采阶段。业内人士看来,这在低渗透性松软煤层的淮南矿区堪称奇迹般的存在,不仅验证了煤顶板水平井分段压裂排采技术的可行性,为集团公司治理瓦斯开辟了新路径,还填补了业内空白,淮南矿区走在了行业内探索地面瓦斯治理模式的前列。“我们的目标是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做好煤层气开发与煤矿瓦斯治理协同、地面瓦斯治理与矿区采场接替协同的总体要求。” 煤层气开发利用公司资源开发部部长刘亮说。

作为淮南矿区的主力煤层,A、B组煤储量高且煤质优,但受高瓦斯的困扰,大量优质资源被困地下深处,现在从地面钻井抽采井下瓦斯,为矿井瓦斯压力大于3MPa区域治理快速预抽消突找到了有效途径,让地面瓦斯治理与矿区采场接替协同,为淮南矿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淮河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