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工报】把握“三个第一” 完善“三大机制”
发布时间:2019-07-15

        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2019年7月15日《淮南矿工报》开设《学习与交流——使命初心大家谈》栏目,邀请集团公司部分产业单位领导干部结合岗位实际谈初心、找差距、讲担当,撰写坚守初心使命,推动工作落实的体会文章,供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参考。栏目第一期发表了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方徐林同志《把握“三个第一” 完善“三大机制”》的署名文章。现将全文摘录如下:


把握“三个第一”  完善“三大机制”

方徐林


    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平安工程院公司实际,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三句话的极端重要性。目前企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抓好创新就是牵住了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创新的活力来自于体制、机制。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如果说每一次科技革命造就的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那么一次次体制、机制的变革所释放的是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所激发的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当前,集团公司正在进行管控模式调整,明确了平安工程院公司(工程院)的新定位和新职能,这从体制层面为我们的创新提供了保障。那么,从机制层面如何保障呢?我认为要重点完善创新的动力、运行和发展三大机制。


完善创新动力机制

    动力包括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其中外部动力包括拉力和推力两个方面。因此要想驱动创新,必须完善牵引、推动、激励机制。

    一是要把握市场牵引机制。市场需求是创新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创新价值的最终环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是决胜市场的法宝,离开了市场,创新便缺乏生命力。我们的市场既有内部市场,也有外部市场,但以内部市场为主。平安工程院公司(工程院)定位于集团公司能源主业发展的技术供给平台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我们的创新就必须立足于解决集团公司煤矿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力争在水害防治、冲击地压治理、A组煤开采、深部开采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必须立足于解决合作矿井瓦斯治理难题的需要,持续在瓦斯治理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为技术服务提供新动能;必须加大智能安全装备的技术升级和换代,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必须有效整合现有的检测检验资源,为集团公司煤、电、气主业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检测检验服务。

    二是要坚持科技推动机制。“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创新只有准确把握科技发展方向,顺势而为,才能不走弯路、少走弯路。当前,以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这是科技创新的前沿,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开采技术是今后深部煤炭安全开采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因此,我们的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要置于当前煤矿安全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紧跟科技创新潮流,实现同频共振。此外,在把准研究方向的同时,也要注重采用现代化、前沿性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三是要构建政策激励机制。要建立有动力、有活力的政策激励机制。目前,平安工程院公司《创新管理办法》、《科研管理办法》等创新激励制度已经建立,创新的政策激励机制初步构建。近期,还召开了公司第一次创新表彰大会,对过去一年的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和管理创新成果进行表彰。下一步,要在薪酬方面予以体现,让创新创造者得到实惠。要打通干部上升通道和科研人员的上升通道,为创新创造者提供宽阔的发展平台。在加强物质激励的同时,还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员工创新热情。


完善创新运行机制

    一是完善组织机构。目前公司已建立起以党委书记、董事长、院长为首,各产业板块负责人配合,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创新工作体系,明确创新任务,压实创新责任。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紧跟市场需求,动态组建创新团队。有序推进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工作。

    二是理顺运行程序。要构建顺畅、灵活、高效的创新运行程序。年初公司党委制定的《工程院创新管理办法》,优化了技术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建立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创新工作体系,细化了创新项目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创新成果表彰奖励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要严格落实《工程院创新管理办法》要求,广泛动员职工积极参与谋创新,集思广益求发展,把广大职工的激情和智慧凝聚到公司科技创新战略上来。要鼓励一线富有经验的技术尖子参与重大项目攻关,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要积极倡导各项创新创造活动,鼓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提高工作效率。


完善创新发展机制

    创新能力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完善创新发展机制是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而人才队伍、协同创新、资金投入是创新发展机制的关键。

    一是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人才是第一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一流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就拥有竞争优势。年初,公司正式发布了《人才发展规划(2019-2023年)》,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明确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即推进管理、科研、经营、技术、技能五支人才队伍,并确定了重点工作,即实施人才队伍建设“七大工程”:扎根工程、育才工程、引凤工程、引智工程、银才工程、梯队工程、搭台工程,下一步要加强规划的推进落实,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三大环节”。

    二是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创新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视野,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一是要正确处理好过去和现在的关系,要继承以往的创新成果,在新的起点上搞创新;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内部各单位、板块之间的协同创新问题,发挥好整体效能;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内部和外部的协同,充分发挥好三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注重有效利用外部的社会化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三是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开发创新经费的投入,为企业员工从事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是保持企业人才队伍稳定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各类项目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横向科研项目的开拓力度,争取合作企业和集团公司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此外,还要注重自我积累,认真发展好技术服务、装备制造、检测检验等产业,为创新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