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三项研究成果获科技进步奖
发布时间:2017-02-16

2月16日上午,淮南市人才暨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2016年度淮南市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院2项成果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成果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据悉,淮南市2016年度科技进步奖共评选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此次我院获得一等奖的项目分别为《深井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理论研究》、《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此外,《深部围岩破坏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项目获2016年度淮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深井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理论研究》以大尺度立体现场实测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和先进的三维岩体力学与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淮南矿区不同典型综采工作面为试验点开展研究,为深井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该项目开展的大尺度立体式现场实测,为国内外首次,成功弥补了煤与瓦斯共采理论缺乏实测数据的不足。项目建立的“高位环形体”是一个综合了矿压、地下水和瓦斯运移的三维理论模型,是传统矿压二维模型的一大进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已在澳大利亚和中国淮南矿区多个矿井得到了应用,优化了瓦斯抽采和管理方法,提高了瓦斯抽采效率5-10%,增加了煤炭开采效率约5%,并促进了抽采瓦斯的进一步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揭示了多煤层重复开采的地表沉陷机理与规律,阐明了动态沉陷与积水变化之间的时空演化关系;建立了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多源水(质)循环模拟模型,揭示了沉陷区地表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开发了采煤沉陷区地质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了地面沉降监测、水质反演、水环境联合监测与预警;形成了集表层土壤生态修复、湿地生态系统重构、生态农业利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四位一体”的动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构建了适合高潜水位多煤层开采的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先后在两淮矿区的后湖、毛集等沉陷区得到成功应用和推广,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06 平方公里,新增经济效益5.33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466个。

(孟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