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对煤矿平安的许诺——2016年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17-01-06

科技服务产业的使命是为煤矿许诺一个平安的未来。从2007年算起,科技服务产业风雨兼程,风云际会,俊采星驰,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

2012年下半年以来,煤炭经济持续下行,伴随着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煤炭行业去产能,推进转型升级,更大程度激发产业生命力,迫在眉睫。

集团公司第二次党代会确定“十三五”发展战略,做特做大服务产业,以能源为主轴、服务和金融为两翼,构建“一轴两翼”协同发展新格局。充分利用淮南煤矿管理、人才、技术等品牌优势,加快业务拓展,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煤矿综合科技服务企业。

2016年以来,科技服务产业深入落实集团公司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初步取得攻坚突围战役的胜利。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截至11月底,科技服务产业实现经营收入1.0478亿元,预计全年实现收入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收约3000万元,账面利润1445万元,超集团公司下达利润指标400万元。托管的山西东于煤矿成功树立了“淮南品牌”,实现安全生产2周年,安全出煤156万吨。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授权专利3件,提交国际标准提案2项,组织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科技服务产业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充分激发了产业发展新动能。

        

——驻点服务,打造“1+1升级版”

2016年8月,平安公司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彬长矿业公司顺利续签合作协议,开启双方第6年合作。新一轮合作,双方将针对彬长矿区新面临的技术难题,通过技术管理和科研攻关推进瓦斯治理再上新台阶。以此为代表,标准着传统的驻点服务转型升级为“科技服务+合作科研”的“1+1”全新合作模式。

驻点服务是科技服务产业的传统、优势业态。但煤矿技术可复制性强,具有一定的周期时限,如果没有新技术和新合作模式,项目难以接续。

面对煤炭经济下行、合作企业普遍亏损的困境,早在2014年,科技服务产业便提出了打造“升级版”的战略目标,努力探索“驻点服务+合作科研”的发展方向。

2016年以来,“驻点服务+合作科研”取得实质性进展。晋城项目部开展的寺河矿“采空区同位素瓦斯来源分析及其研究”等3个项目研究,实现合作矿井瓦斯治理技术质的飞跃。黄陵项目部开展的《黄陵矿区煤油气共生矿井油型气(瓦斯)防治技术研究》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18个驻点服务项目14个成功续签,续签率达78%。新增山西吕梁、大同两个科技服务项目,服务费用750万元。成立了贵州毕节分中心,建立了金沙、水城两个瓦斯参数测定实验室,进一步打开贵州科技服务市场。

       

——煤矿托管,树立“淮南品牌”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8月,山西省政府有关领导率全省主要煤炭企业进京路演。随后,由该省金融办、煤炭厅、国资委举办的“百名行长、经理进煤企”调研活动邀请了近70家金融机构的330多名负责人深入煤炭企业实地调研。调研活动的第一站便选择了东于煤矿。

东于煤矿是首个对外托管的煤矿。该矿因瓦斯、水、火等灾害威胁严重,长期处于停工状态。2014年6月,平安公司安全管理团队正式进驻,全方位复制淮南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东于煤矿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今年1月22日,矿井顺利通过省级竣工验收,转入正式生产阶段。

4月1日,矿井实现平稳转产,进入“平安时刻”。

截至11月底,东于煤矿验收产量143.5万吨,全年预计完成验收产量156万吨。

东于煤矿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的战略合作目标,实现安全生产两周年和2016安全年。

成功托管东于煤矿,树立了“淮南品牌”。今年4月,贵州省毕节市安监局组织该市煤炭企业董事长、总经理96人,分4期来到东于煤矿考察学习煤矿瓦斯治理和质量标准化工作。毕节市安监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感慨地说:“淮南经验让我们找到了差距,我们一定要把淮南经验带回去,在黔西北大地上扎根生长。”

煤矿托管迈出了科技服务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系统地“移植”淮南经验,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企业的高度认可。托管解决了既有服务业态周期短、可持续性稍弱的问题,缓解了本土煤矿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培育起了科技服务新的利润增长点。

 

——装备制造,培育技术成果“孵化器”

11月中旬,“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大型走基层采访组一行来到平安开诚智能安全装备公司,人民网安徽频道、新华网安徽频道、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等近30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对该公司转型发展成果进行了集中报道。

平安开诚公司依靠自主创新,研发成功的消防机器人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该机器人性能先进,可代替消防救援人员在灭火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平安开诚公司2014年12月成立之处,主要从事矿井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瓦斯防治等装备研发。随着行业整体经济形势下行,公司尝试转型。

围绕“推进煤矿安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和“打造煤炭行业智能安全装备研发生产基地”两大目标,2016年以来,该公司强化企业管理,与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合作方市场资源优势,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实施“引智工程”,与中科院安徽光机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公司顺利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艰辛付出带来丰厚回报。平安开诚公司自2016年7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实现盈利,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56万元,增收2000万元,减亏310万元。

提高产业贡献率

科技服务产业践行着对煤矿平安的许诺,在行业广泛树立“平安品牌”的同时,为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现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产业发展积累了巨大的无形资产。

 

——科技服务,提升合作煤矿安全生产能力

进入四季度,重庆、黑龙江、内蒙古、湖北等地相继发生煤矿瓦斯爆炸等重特大事故,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相比之下,在开展瓦斯综合治理科技服务的矿井中,陕西彬长矿业公司连续4年实现瓦斯“零超限”,黄陵矿业公司两对合作矿井连续5年瓦斯“零超限”,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屯兰、马兰、东曲三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超限次数从2009年的446次锐减到2016年的2次。根据国家煤监局统计,山西全省43对突出矿井中,屯兰、马兰、东曲成为仅有的3对实现连续安全生产超过1000天的矿井。这其中,“淮南经验”的辐射和推广功不可没。

不仅如此,科技服务的百余家煤矿,均杜绝了瓦斯爆炸,80%以上矿井实现了瓦斯“零超限”,安全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创造的科技服务“沙曲模式”,使合作方华晋焦煤公司一举斩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

 

——技术研发,推动煤炭行业科技进步

今年11月,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煤矿深部围岩结构与应力场探测分析系统研究”验收会在湖北武汉举行。由平安公司承担研究任务的子课题以综合得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验收。

科技服务的创新力决定了产业的接续力。创新成果在助力企业自身安全科学开采的同时,辐射全行业,为对外开展科技服务提供了“源头活水”,有力推动了煤炭行业科技进步。

2016年,承担和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各类省部级研究任务18项,承担煤炭企业横向科研项目8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申请专利24项,获授权专利3项。提交国际标准提案2项。组织制定的“全长锚注支护技术规范”、“煤矿在用瓦斯抽采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检测检验规范”2项行业标准已于3月颁布实施。申报的“工程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成功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培训交流,提高煤炭行业队伍整体素质

“在瓦斯治理方面,我们的方法手段很落后。这次培训我们来了31人,都是各基层单位的骨干,决心要来一次大革新。”在前不久举办的吉林省煤矿瓦斯防治专题培训班上,吉煤集团总工程师宋伟这样谈自己参加培训的体会。

2016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监局等部委,黑龙江、新疆、重庆、贵州、吉林等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山西潞安集团、晋城煤业集团、冀中能源集团等煤炭企业也纷纷来淮开展技术培训,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期,培训近1500人。

培训交流已成为开展科技服务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开拓科技服务市场的重要“敲门砖”。培训交流加深了煤炭行业对淮南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的了解,提高了参加培训人员对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的认识,为煤炭行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淮南已成为行业名副其实的瓦斯治理技术培训基地。

 

锻造科技服务产业人才队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科技服务产业的第一资源。科技服务产业以党建为保障,锻造一流的人才队伍。

——以“两学一做”为抓手,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今年以来,平安公司党委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科技服务产业实际,启动了“全员创新,边干边学边创新”主题活动。结合各板块特点,明确了具体的创新内容。

驻点科技服务重点是围绕打造 “升级版”,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向“驻点服务+合作科研”模式的转变;分中心重点是围绕市场开拓、安全监管、承接服务主要职能,提升区域科技服务影响力,构建独具特色的科技服务发展模式;托管煤矿重点是围绕安全生产、技术经济、稳定和谐、综合效益,提升托管能力,推进全面战略合作、互信共赢的发展模式;装备制造重点是围绕制造本土化、产品前沿化、销售市场化,提升自主研发能力、质量管理能力、销售服务能力;实验室重点是围绕拓展资质、承接项目、开放科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创新能力,缩短创新成果产品化、工程化过程;机关部门重点是围绕优化程序、优质服务、强化管理,提升监管服务能力水平,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建设。

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科技服务质量,扩大科技服务市场,培养科技服务人才,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此项主题活动将贯穿科技服务产业整个“十三五”时期。

 

——强化作风建设,打造铁的纪律

针对科技服务人员驻外、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的实际,平安公司党委从日常教育、动态监管、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强化职工队伍的作风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日常教育。建立驻外单位学习会、公司述职会制度,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的会议内容。领导班子成员坚持“管业务、带队伍”,经常性到驻外机构开展检查调研,并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常敲打,常提醒,发现倾向性问题及时解决。

动态监管。开展内部巡查,做到各板块、单位“全覆盖”。 加强对干部的考核管理,将定期考核的基础做在平时,发现问题及时约谈、处理。

制度建设。制定了《平安工程院公司管理人员廉洁从业十条红线》、《中层管理人员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扎紧制度的笼子,让监督更有力。

 

——构建产业文化体系,引导队伍文化和行动自觉

经过十年探索,科技服务产业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念体系框架,引导队伍形成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

主要有:“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工程科学化,服务产业化,技术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建成煤炭行业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培训交流基地、技术转移基地、高端智能安全装备制造基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的发展目标;“卖技术,学经验,树形象”科技服务总的要求;“行车安全、下井安全、八小时以外安全”科技服务的“三个安全观”;“忠诚,自信,协同,精细,廉洁”职工队伍总的要求;“建精品,创一流,重服务”实验室总的要求;“制造本土化,产品前沿化,营销市场化”职能装备制造总的要求等。

 

——探索人才培养规律,推进“四支队伍”建设

在科技服务的实践中,探索出产业人才培养成长的基本规律,并遵循规律有序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标准,初步形成了符合现代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

坚持人才优先,致力于建设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四支队伍”,即职业经理人队伍,大专家(大大夫)队伍,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智能装备制造人才队伍。目前“四支队伍”规模近120人。

 

描绘转型发展新蓝图

十年磨一剑,科技服务产业已发展成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业,成为集团公司主要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科技研发、科技服务、装备制造三块联动、协调发展的格局,构建了“驻点服务、合作科研、咨询评估、煤矿托管、专项工程、标准制定、培训交流、智能装备制造”等科技服务业态,培育形成了科技服务产业的体系框架。

展望未来,科技服务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延长科技服务周期,推动向价值链高端形态转变。

——推进煤矿安全开采理论和技术突破。立足行业绝无仅有的四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加强瓦斯事故发生机理和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不断取得突破。

——加强煤矿托管服务品牌建设。充分利用生产管理、人才培养、技术积累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提升智能装备和数字矿山产品研发能力。以机器人、防爆变频系列、智能传感器、节能环保和“一通三防”设备为重点,提升设备研发和生产水平。

——强化创新成果转化与标准制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运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

——培育煤矿安全大数据产业。推进大数据技术与传统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有机融合,建设“煤矿安全大数据中心”,培育煤矿安全大数据产业,实现“技术输出”升级为“数据输出”。

雄关漫道,担当在肩。站在新起点,科技服务产业将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战略部署,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向着一流高新技术企业、一流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阔步前进。

(平安宣)